步履式换步过孔型架桥机转场运输需严格遵循标准化流程,确保设备在拆解、运输、组装过程中结构安全与功能完整性。以下为具体实施方案:
一、拆解与包装技术要点
模块化拆解
按 “先附属后主体” 原则依次拆除电气系统、液压管路、导梁拉杆等附属部件,主梁、支腿等大型构件采用汽车起重机分节吊装。拆解时对高强螺栓(如 M30 螺栓扭矩≥780N・m)进行标记并分类存放,液压胶管需平顺装箱,严禁死弯或挤压。
防护包装
机加工面涂抹防锈油脂后用塑料膜密封,钢丝绳缠绕卷筒时涂油保护,精密传感器及控制元件采用防震泡沫箱单独包装。包装箱外需标注部件名称、编号及安装位置,易碎件喷涂 “禁止倒置” 标识。
二、运输工具与路线规划
车辆选型
主梁、支腿等超宽部件采用 17.5m 低平板半挂车(承载≥80t),液压泵站、电气柜等中小型部件使用 13.5m 标准平板车运输。超长导梁需分段拆解后采用多车联挂运输,车组前后配备超限警示标志。
路线勘察
提前勘察运输路线,重点评估桥梁承载力(需≥80t)、隧道限高(净空≥4.5m)及弯道半径(≥50m)。跨省运输需提前办理超限运输通行证,途经市区时选择夜间通行并协调交警护送。
三、固定与保护措施
装车固定
部件装车后采用 φ22mm 钢丝绳(破断拉力≥280kN)配合手拉葫芦(10t 级)进行 “井” 字形捆扎,走行轮前后放置铁鞋并楔紧木楔,防止滑动。液压油缸活塞杆缩回至安全行程,外露部分套防护套。
途中监控
运输车辆安装 GPS 定位系统,每 2 小时停车检查捆扎状态,重点关注钢丝绳张力及木楔稳固性。遇雨雪天气需覆盖防水篷布,避免电气元件受潮。
四、组装与调试流程
场地准备
新场地需压实度≥93%、承载力≥200kPa 的硬化地面,采用激光扫平仪校准轨道铺设精度:轨距误差≤5mm,轨面高差≤3mm/10m。
结构复位
按 “后支腿→中支腿→前支腿” 顺序吊装,使用全站仪监测支腿垂直度(偏差≤1/500),高强螺栓分三次拧紧(初拧→复拧→终拧),扭矩值需达到设计要求。主梁拼接时检测跨中拱度偏差≤L/5000,腹板局部翘曲≤0.7δ。
系统调试
液压系统需进行耐压测试(1.5 倍工作压力,保压 30min 无泄漏),电气系统绝缘电阻≥0.5MΩ。空载试运行时验证支腿同步精度(偏差≤3mm),动载试验加载 1.1 倍额定荷载测试各机构稳定性。
五、安全风险管控
作业前检查
运输前需确认《超限运输许可证》《设备拆解清单》等文件齐全,装车后检查钢丝绳卡扣数量(每端≥3 个)及铁鞋固定状态。
应急预案
配备应急抢修工具包(含备用螺栓、液压油管),途经山区或复杂路段时提前联系就近维修站点。遇突发强风(≥6 级)时,立即停车并使用 10t 链条葫芦将车架与桥梁预埋件刚性连接。
通过上述措施,可确保架桥机在转场运输过程中结构安全、功能完好,满足《架桥机安全技术规程》要求。日常维护中需定期检查运输车辆制动系统及捆扎工具性能,每季度进行一次转场演练,提升应急处置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