步履式换步过孔型架桥机在高空作业时受风荷载影响显著,需通过多维度技术措施提升抗风能力。以下从结构设计、制动系统、锚定装置、实时监测及应急处置等方面提出具体方案:
一、结构优化与加固
采用开孔通风式主梁设计,通过镂空结构减少风阻面积,同时在机身两侧加装液压防风支腿,形成三角形抗侧翻支撑体系。前支腿采用 “井” 字型枕木垛(层数≤3)结合钢垫块加固,后支腿设置液压锁定装置并预埋 M30 化学锚栓(抗拔力≥120kN),增强基础稳定性。导梁前端设置防摇摆拉杆,通过交叉钢丝绳与桥墩预埋件连接,抑制横向位移。
二、制动与防滑系统强化
改造走行系统传动结构,取消十字接头以提升传动效率,同时配备双配置空压机的空气制动系统,确保在 20‰坡道上制动距离≤0.2m。停机时需同步实施三级制动:首先通过液压油缸将支腿完全伸出并接触硬质地基,随后在走行轮前后各放置 4 组铁鞋(每组 2 只)并抄紧木楔,最后用 10t 链条葫芦将机身与桥台预埋拉环刚性连接。
三、动态监测与预警
安装多维度智能监测系统,包括风速仪(实时显示风速及风向)、倾角传感器(监测机身倾斜度)和支腿压力传感器(阈值 ±5% 波动报警)。根据《架桥机安全技术规程》,当风速达到 12m/s(6 级)时自动触发声光报警并切断动力电源,风速超过 20m/s(8 级)时启动应急锚固程序。
四、作业流程控制
过孔前需完成三项检查:① 液压系统无渗漏且支腿升降功能正常;② 钢丝绳断丝率<5%,护梁铁瓦安装到位;③ 同步控制系统偏差≤30mm。风季作业时严格执行 “三停原则”:风速≥6 级停止架梁、悬臂状态超过 30 分钟必须支固、夜间风速预警时提前将架桥机退至桥头锚固。
五、应急处置与日常维护
遇突发强风时,立即启动 “铁鞋 + 木楔 + 斜撑” 三重固定:走行轮用 36 只铁鞋双向卡死,支腿底部加垫硬杂木(间隔≤50cm),背风侧增设 H 型钢斜撑并通过倒链拉紧。日常维护重点检查制动系统密封性、液压防风支腿油缸行程(控制在安全范围)及锚固件锈蚀情况,每月进行一次防风演练,确保应急流程熟练掌握。
通过上述措施,可系统提升步履式架桥机在 6-8 级风环境下的作业安全性,确保设备在高原、沿海等复杂风场条件下稳定运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