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龙门吊的核心定义
龙门吊,正式名称为门式起重机,是桥式起重机的衍生机型,因主体呈 “Π” 形门架结构得名,兼具地面设备的机动性与桥式起重机的稳定性。其核心构造由门架主梁、支撑支腿、行走系统和起重小车组成:两根支腿承载横梁重量,底部通过轨道或轮胎实现移动,横梁上的起重小车可完成水平平移与垂直起吊动作,最大起重量可达 500 吨,跨度覆盖 8 至 40 米,堪称 “移动的钢铁桥梁”。这种结构使其能在开阔场地作业,突破传统起重机的高度与范围限制,广泛适配重型载荷的装卸与搬运需求。

二、多维分类体系与应用场景
(一)按结构形式划分
单梁龙门吊采用单根横梁设计,自重轻、成本低,起重量集中在 5 至 20 吨,适配仓库、车间等轻量化物料搬运场景,例如光伏组件工厂用其抓取 2.8 米晶硅薄膜至加工设备。双梁龙门吊以双横梁强化承载力,起重量覆盖 20 至 500 吨,是重型作业主力,宝钢冷轧车间的双梁电磁龙门吊便以 0.5 米 / 秒的速度平稳吊运钢卷,激光定位精度达 0.1°。
(二)按行走方式划分
轨道式龙门吊沿地面轨道行驶,定位精度高,是港口、铁路货场的标配。宁波舟山港的该类型设备以 30 米 / 分钟的速度作业,单台年吞吐量超 10 万 TEU。轮胎式龙门吊依靠橡胶轮胎驱动,无需铺轨即可灵活转场,雄安新区高铁站建设中,150 吨级轮胎式设备将 80 吨钢桁架精准吊装至 30 米高空,误差控制在 ±2 毫米内。
(三)按功能用途划分
专用型龙门吊针对性适配细分场景:电磁龙门吊带电磁吸盘,专用于钢厂热轧钢板、金属废料搬运;抓斗龙门吊通过液压抓斗装卸煤炭、矿石,单机效率可达 800 吨 / 小时;造船龙门吊则配备双起重小车,可翻转吊装 1500 吨级船体分段,跨度最大达 185 米。
三、历史演进脉络
龙门吊的技术源头可追溯至古代杠杆、滑轮等简单起重工具,工业革命后随钢铁工业发展实现质变。20 世纪初,机械驱动的龙门吊雏形出现,主要用于铁路货车装卸,结构以桁架梁为主,虽自重轻但刚度有限。20 世纪中后期,钢材强度提升推动箱形梁结构普及,承载力与稳定性显著增强,双梁机型开始主导造船、钢铁等重型领域。中国龙门吊产业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,80 年代后随改革开放加速成长,从仿制到自主研发,如今振华重工等企业已占据全球 82% 的市场份额。
四、当下应用现状
如今龙门吊已成为工业体系的核心装备:港口领域,集装箱龙门吊可堆码 3 至 4 层集装箱,支撑全球 90% 以上的海运货场作业;基建现场,轮胎式设备适配桥梁、高铁站的复杂地形;工业车间,专用机型覆盖从光伏组件到 1200 吨级发电转子的精准吊装。其运行已实现电力驱动与安全监控一体化,防倾翻装置、超载保护传感器等设备确保作业安全,轨道式机型更通过能量回馈技术降低能耗。
微信联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