桥式起重机安全操作规程(SOP)的科学编制与有效培训是保障起重作业安全的基础性工作,必须严格遵循《起重机械安全技术规程》(TSG 51-2023,含 2024 年第 1 号修改单)核心要求,构建 “编制 - 培训 - 执行” 的全流程管控体系。
SOP 编制需执行 “法规衔接 - 风险映射 - 流程固化” 三步法。首先进行合规性锚定,将规程中的制动器手动释放装置要求、安全制动器延时动作规范等技术条款,转化为 “设备班前检查必查项”;把钢丝绳安全系数标准、超载限制器动作阈值等参数,细化为具体操作禁忌条款。风险评估环节需覆盖机械、电气、环境三类隐患,针对制动器失效、吊物摆动超限等高频风险,制定 “升降循环避险法” 等专项处置流程,并明确 “十不吊” 升级版禁止清单,新增六级以上大风、光线不足等禁止情形。流程设计采用 “作业阶段模块化” 架构,将操作拆解为班前检查(含安全监控系统测试)、试吊确认(离地 20-30 厘米停顿核查)、运行控制(按指挥信号渐进操作)、收尾复位四个核心模块,每个步骤需标注责任岗位(行车工 / 指挥司索工)和验证标准。
培训实施应建立 “分级赋能 - 情景实训 - 闭环考核” 体系。初次取证培训需满足不少于 114 学时要求,其中理论培训侧重法规解读(如 TSG 51-2023 修改单要点)、设备原理(起升机构组成及安全装置功能)和指挥信号规范;44 学时实操训练需涵盖空载运行、曲线吊运、框架通过等基础项目,以及制动器失效应急处置等专项内容,特别强化安全制动器手动释放装置的实操演练。年度复训(不少于 24 学时)采用 “案例复盘 + 模拟操作” 模式,结合近期事故案例解析违规操作后果,通过 VR 模拟或现场搭建场景,训练吊物摆动超限(>5 度)等异常情况的协同处置。考核实行 “双维度认证”,理论考核需覆盖规程核心条款及法规依据,实操考核量化评估吊装精度(定点停放偏差≤10 厘米)和应急响应速度,考核合格后方可延续作业资格。
管理闭环建设需落实两项关键机制:SOP 动态修订机制,每年结合设备更新、法规变化(如 TSG 51 系列标准更新)和事故分析结果进行修订,经安全、技术、操作三方会审后发布;培训档案追溯机制,详细记录学员考勤、考核结果及实操表现,确保每台设备对应操作人员的培训记录可查,形成 “规程有依据、操作有标准、培训有实效” 的安全管理闭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