架桥机高空作业(距地面 2 米及以上)的安全带悬挂点设置是防范坠落事故的核心防护措施,必须遵循 "强度达标、高挂低用、全域覆盖" 的原则。依据《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》(JGJ 80-2016)和《架桥机安全规程》(GB 26469-2011),悬挂点设置需满足静态载荷不低于 15kN 的强度要求,确保在人员坠落时能有效吸收冲击力。
主梁与机臂区域的悬挂点需形成连续防护体系。在桁架式主梁上应每隔 6-8 米设置一个固定式吊环,采用 20mm 厚钢板焊接在主梁上弦杆的加强节点处,焊接长度不小于 100mm 且需进行渗透探伤检测。对于可伸缩机臂,需安装便携式防坠架装置,通过 n 形夹持部与横梁紧固,吊耳位置应高于作业面 1.2-1.5 米,确保实现 "高挂低用"—— 即悬挂点始终高于作业人员站立位置,缩短坠落冲击距离。安装后需进行载荷测试,施加 15kN 静载保持 1 分钟无永久变形方可投入使用。
操作平台与通道区域需设置水平生命线系统。沿平台边缘采用直径不小于 8mm 的钢丝绳作为生命绳,两端固定在预埋式锚环上,中间用花篮螺栓调节松紧度,自然下垂度不大于绳长的 1/20 且不超过 100mm。绳夹数量不少于 3 个,间距保持 6-7 倍钢丝绳直径,夹座一律扣在工作段一侧。平台转角处应增设转向吊环,避免钢丝绳直接弯折产生应力集中。对于移动操作平台,需在护栏顶部设置可随平台移动的滑动式挂点,确保作业人员在平台任何位置都能便捷系挂安全带。
特殊区域悬挂点设置需针对性强化。前支腿检修区域采用焊接钢筋拉环作为垂直生命线固定端,配合防坠器使用形成竖向防护。吊机旋转部位禁止设置悬挂点,需在相邻固定结构上补充设置备用挂点。禁止在脚手架横杆、轻质护栏等非承重构件上设置悬挂点,也不得利用电缆、油管等管线作为系挂载体。所有悬挂点必须标注最大承载人数(单一点位不得超过 2 人同时使用)和最近检查日期。
悬挂点的日常管理需执行 "检查 - 维护 - 记录" 闭环制度。每次作业前检查连接部位是否松动、吊环有无裂纹、钢丝绳是否存在断丝锈蚀,发现问题立即停用并更换。每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,重点验证焊接节点和紧固螺栓状态,检查结果需记录存档至少 3 年。更换悬挂点时必须采用同规格同材质的备件,禁止擅自降低材料标准或简化安装流程。通过科学设置和严格管理,确保悬挂点始终处于可靠状态,为高空作业人员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。